寓言故事(第一篇)
从前,有一群狐狸居住在大森林里,他们经常全体出动,到森林中寻找食物。有一天,它们又像往常一样成群结队地到外边去寻找食物,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具骆驼的尸体,大家欣喜若狂,说道:“这下可找到美食了!这么大的骆驼够我们吃几天了,大家也可以呆在家里,品尝骆驼肉了。”
其中有一只狐狸说:“可是我们的群体太大,难免会在分吃骆驼肉时有分歧,这样,体弱瘦小的`狐狸就会被活活地饿死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找一位非常有威信的同伴来帮我们分配食物,这样大家就都能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骆驼肉。”正在这时,恰好迎面走来一只狼。
于是有只狐狸提议说:“既然这样,我们就请这位狼先生给我们分吧。”
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狼,最后还说:“我们信任你才请你来的,希望你一定要公公正正地为我们分食,切不可有私心,造成我们内部自相残杀的局面。”狼一口应诺,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办好这件事。
第一天,狼还是尽职尽责地把足够充饥的骆驼肉分给每一只狐狸,并且非常公道。可到了第二天,狼就起了邪心,心里想:“这些无能之辈,连个骆驼肉都不会分,还想公公道道地吃骆驼肉,真是异想天开。我不能把肉都分给它们,留着自己享用,我看它们也奈何不了我。”狼这么想着,也就这样做了,把剩下的骆驼肉全部据为已有,独自享受这些美食。
第二天早晨,一群狐狸不约而同地来到狼的住所,对它说:“狼啊!我们的骆驼肉还没吃完,请把今天的食物分给我们吧!”
狼一反常态,生气地说:“剩下的骆驼肉巳经不多了,根本不够分,你们还是另外去找食物吧!”
“我希望陛下听取我的忠言,重新走到正道上来,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
国王瓦尔德被宰相的这番话所感动,决心痛改前非,于是对宰相希马斯说:“你的话我巳听明白了,句句都是为我好,我要改邪归正,重新振作起来,今天你先回去吧,明天我就谒见朝臣们,决不再蒙骗他们。”
宰相希马斯忧心忡忡地离开王宫,把国王的话转述给各位朝臣。朝臣们满心欢喜地各自回家,把希望寄托在第二天。
然而事情总是不那么顺利,宰相希马斯三次进宫的消息不胫而走,马上传到了国王宠妃的耳朵里,并且她很快就知道国王再接见臣民的决定,便忙不迭地去见国王,从中挑拨道:“国王陛下,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对您的奴婢这么顺从,现在您还未清醒,您的宰相和大臣们这样做别有用意,他们是想把您控制在他们的手掌之中,然后夺取您的王位。以我之见,您不要过分信任您的朝臣们,不然的话对您有百害而无一利。您为人善良,心肠又软,您的臣民们正是抓住了您的这一弱点,才三番五次地来劝您,一次次地诱您上当,他们这样做难道不是欺君犯上吗?作为一个臣仆,对自己的主人应该百依百顺,而他们却一次比一次厉害,竟然用大话来威胁您,很明显他们是得寸进尺,不把国王您放在眼里,如果您不早点觉醒,就会上当受骗。如果您听取我的劝谏,就不要过分地抬高您的臣民们,千万别听他们的谗言。否则将会落得和牧人一样的下场。”
“牧人怎样了?”国王对牧人的遭遇很感兴趣。于是宠妃给国王讲起:“牧人和匪徒的故事”。
寓言故事(第二篇)
飞蛾投火
一天夜里,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,天很黑,四周十分安静,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,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,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。
这时,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,绕着烛光飞来飞去,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,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,它便飞走了。可是刚过一会儿,它又飞过来了,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,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,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,这样赶走又飞来,赶走又飞来,反复七八次了。终于,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,它再也飞不动了,落在地上,焦头烂额,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,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。
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,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:“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!火本来是烧身的,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,落得这般下场!”
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:“谁说不是呢?可是,人比飞蛾更甚啊!”
林子说:“是的,世上的声色利欲,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,何止像这飞蛾扑火?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、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,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?”
人们追名逐利,正如飞蛾投火一般。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;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,不是更加可笑吗?
中国寓言故事(第三篇)
有一天,小军来到草坪上放风筝,风筝随着风升上天空。两只小鸟看了说:“哎呀,快看风筝飞得多高啊!”
风筝听了骄傲起来,它对小鸟说:“我们来比一比,看谁飞得高好不好?”
小鸟说:“好啊。”
小鸟使劲一飞,一下子就比風筝飞得高了。
风筝心想:要不是绳子拴住我,我肯定会比小鸟飞得高。风筝就使劲一挣,绳子断了,这时一阵狂风吹过,风筝一下子比小鸟飞得高了。这时,它多得意呀!
可是,风停了,风筝就直掉下来,一头栽进了水塘,它伤心地哭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